个体户转型企业,再也不用经历“注销-重办”的空窗期!9月6日,新民晚报记者从“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”(上海)首场活动中获悉,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整合多部门事项“一站式”办理“个转企”,个体工商户转型企业从两周缩短到仅需一天,为全市51万余户个体户送上“服务大礼包”。目前,已有20余户个体户搭上了转型“快车”。
“个转企”从两周到一天
江华在杨浦区民京路经营着一家乐港渔村舟山海鲜餐馆。从2009年创业时200㎡的店面,经历几次扩张,如今店面已达1500㎡,还在新村路开出了一家分店。生意越做越好的同时,江华也开始承接一些盒饭等业务,需要以企业名义签合同,转账也需要“公对公”账户,因此转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。此次“个转企”改革让他受益匪浅。
“以前转企,需要先注销个体户,再申请企业营业执照,中间会有约2周的‘断档期’没有执照,耽搁很多时间。现在花一天就能直接转型,社会统一代码和名字都能沿用,非常方便,解决了个体户的痛点。”江华说。
今天,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杨浦区市场监管局、税务局将“个转企直通车”设到了活动现场,通过“政策宣传”和“服务”两大专区,为个体工商户提供“当场申报、当场审批”极速通道。
由同济大学在读研究生创办的“运与健康咨询工作室”就搭上了这辆“快车”。合伙人胡舒婷介绍,去年10月工作室在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创立,承接健康养生咨询和企业文化培训业务。随着业务拓展和经营规模扩大,工作室发现个体工商户身份在缴纳社保、招投标资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限制,因此需要转型企业。
在现场,工作室通过全程网办完成了“个转企”变更,税务、社保相关事项也同步进行了变更,今后终于能以企业身份参与大型项目竞标了。从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手中接过“上海运与空间文化咨询有限公司”营业执照,胡舒婷表示:“以前担心转企手续复杂,没想到今天当场咨询、线上交材料,太省心了!”
20多户个体户已搭上快车端盛康优配
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鲍佳介绍,全市共有超51万户个体工商户,截至去年底成长型个体工商户有47032户、发展型个体工商户有11997户。在成长型和发展型商户基础上,经过商户自主申报和部门推荐,全市共评选出“名特优新”商户563户,其中“知名”类127户,“特色”类167户,“优质”类249户,“新兴”类20户。
鲍佳表示,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属性和管理架构决定了其具有开设简单、成本较低等创业优势,但在经营过程中,个体户在许可资质、招投标等方面会受制约。以往要转型企业,需要先注销再开办,“一开一关”时间长、流程复杂,还存在无法“无缝衔接”的“空窗期”。
为解决个体户的痛点堵点,7月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《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“一件事”工作实施方案》,整合多部门事项“一站式”办理,包括营业执照、税务、公积金等环节都可以同步办理,大大降低了“个转企”的成本,助力经营者快速转型,激发经济活力。“7月15日本市《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》正式施行,至今已有20多家个体工商户通过‘个转企一件事’进行了快速转型。”鲍佳说。
现场推介金融保险产品
活动现场,还设置了金融帮扶专区,邀请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、市保险同业公会等机构宣传政策,为个体工商户提供“名特优新专享贷”“惠民贷”“便民贷”等专属产品。
在中国银行摊位,工作人员向杨浦区怀德路一家餐饮店的经营者介绍了“便民贷”的申请条件、办理流程及利率优惠。经过填报,经营者当场申请下了约19万元的贷款,用于今后的经营活动。
市保险同业公会则宣传“沪业保”等保障服务。工作人员介绍,个体户在经营过程中其实非常“脆弱”,经常会因为门口市政工程施工而无法营业,而保障服务可以将一些意外情况纳入到赔付范围中。
此外,活动现场还搭建了推广平台端盛康优配,助力商户拓展客源、提升品牌影响力。来自各区的“名特优新”个体工商户带来了手工艺品制作、非遗技艺展演,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上海个体工商户的特色与活力。
振兴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